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2024-10-16
物理 + 人工智能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李兆滢 剑桥大学工程学博士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聊天机器人到自动驾驶,再到人脸识别,它推动着许多科技的创新。而这场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是一种叫做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技术。10月8日,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该领域的两位先…
2024-10-16
人工智能助力发现超短周期行星:天文学的新突破
作者:段跃初 黄湘红在神秘而广袤的宇宙深处,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如同点亮了一盏黑暗中的明灯,为我们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取得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成果——他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发现了五颗极为特殊的超短周期行星。这一发现被整理…
2024-10-16
中科大突破:量子相干增强技术革新磁力测量
作者:赵健翔 段跃初在科学探索的前沿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彭新华教授和江敏副教授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将磁力测量的灵敏度提高了 2500 倍,相关研究成果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量子精密测…
2024-10-09
首次双满分!“华龙一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依据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评价规则,中国核电旗下福清核电6号机组综合指数于2024年9月实现满分。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WANO综合指数均达到满分,标志着“华龙一号”生产运营绩效在全球范围表现卓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01 发电量超…
2024-10-09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AI基石的物理学贡献
2024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 Hinton),以表彰他们在推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方面所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
2024-10-09
人工智能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合理中又透着一丝合理
2024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John J. Hopfield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Geoffrey E. Hinton,以表彰他们“在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这两位科学家的工作为当今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奠定了基础…
2024-09-30
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食品数字标签来啦!
当前,各式各样的食品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各网络平台上,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历年的315晚会,总有令人瞠目结舌的产品,食品数字标签将让“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何为数字标签:数字标签就是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将二维码印在食品包装上,用户通过手机等电…
2024-09-30
达芬奇机器人 会做手术的机器人
责任编辑:李娇
2024-09-30
磁铁也能控制假肢?新型机械手帮助残障人士“恢复正?!?/p>
最近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学校生物机器人研究所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机械手,能让患者就能像运用自己的手那样操控机械手。而且这款机械手已经在一位患者身上成功进行了测试。有的朋友就说,这假手真的能跟真手一样用吗?咱们以前讲过脑机接口,脑机接口咱们以前的节目…
2024-09-24
如何让作物多“吃”光、更高产?高光效高产作物育种研究
责任编辑:李娇
2024-09-24
科技浪潮下,未来医疗会变成什么样?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医疗领域正迎来一场由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引领的革命。在这其中,微生物学作为连接生命科学与应用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一前沿领域,探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为未来的医疗发展带来无限…
2024-09-24
利好AI大模型,对“不合适”训练数据说NO!
前言训练数据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能力水平。当前,尽管大模型在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生成和理解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但由于数据来源的透明性不足,虚假信息泛滥和幻觉问题依然存在。这可能会导致大模型性能下降,出现数据偏差、隐含偏差或行为失…
2024-09-19
“看穿”大脑!我国科学家“上新”超级显微镜
作者 史湘绮 李传福想象一下,当你沉浸在一段精彩的影视画面中,你的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是如何迅速活跃起来,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神经环路的?这些复杂的神经网络又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如果脑部不慎受到撞击,免疫细胞是如何迅速响应,从哪里出发奔赴患处的?从细胞异?!?
2024-09-19
“看透了!”中国科学家首拍月亮完整X光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人们大多是通过眼睛可感知的可见光来看月亮的。17日上午,我国“爱因斯坦探针”(简称EP)空间X射线天文台,也在中秋佳节期间从太空传回月亮的X射线照片,可以欣赏到在X光波段里不一样的月亮,这些图像是由EP卫星上的“风行天”X射…
2024-09-19
人类首次月背“挖土”,嫦娥六号样品特性如何?
人类在探索月球的浩瀚征途中,曾先后通过6次Apollo任务、3次Luna任务和1次嫦娥五号任务,从月球表面带回380余公斤样品。然而,所有这些样品均来自月球正面(nearside)。中国嫦娥六号(CE-6)任务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farside)采样的壮举,带回1935.3克珍贵样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