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2021-04-30
推进系统“三个首次”助力“天和”飞天
“此次任务意义重大,是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的开局之战,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才能保证后续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出征,所以我们的发动机必须成功?!敝泄教炜萍技帕?以下简称:航天六院)院长王万军表示。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
2021-04-28
我科研团队破解环境中“水俣病”元凶甲基汞形成之谜
甲基汞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容易在食物链和生物圈中富集放大。然而长期以来,甲基汞在环境中的形成之谜,使得人们始终无法从源头上治理甲基汞污染。 近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彤教授团队的一项关于“含汞矿物纳米颗粒微生物甲基化过程机制”的研究成果破解了这…
2021-04-15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14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呈增长趋势。个人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53.1亿元,其中…
2021-04-14
我科学家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揭示人组胺受体复合物结构
记者4月12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院何元政教授团队首次利用冷冻电镜对人组胺受体复合物(1/Gq)的结构进行了解析,锁定了配体组胺在人组胺受体1蛋白活性口袋中的位置,为今后过敏性疾病新药设计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4月7日的最新一期…
2021-04-07
郭守敬望远镜发布最新数据集将成“数字银河系”的重要基石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8年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DR8数据集于日前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预计到2022年,郭守敬望远镜发布的光谱数量有望突破2000万条。 据了解,郭守敬望远镜千万量级的光谱数据将成为“数字银河系”…
2021-03-31
科技进步让医药消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
在互联网医疗上,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76亿,占网民整体的29.4%。74.4%的中国网民在疫情期间参与过在线问诊、医药电商或互联网健康咨询等互联网医疗服务,疫情发掘出互联网医疗行业巨大的用户潜力。 3月23日—26日,2021大健康产业(重庆)博览会暨第…
2021-03-26
中国“人造太阳”将再冲新高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将于近期完成新一轮升级改造,向芯部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100秒长脉冲等离子体的科研新目标发起挑战,力争将世界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新高度。 “万物生长靠太阳,…
2021-03-12
解码长征七号改火箭:填补中国高轨运载能力空白
3月12日1时51分,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试验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七号改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 高轨发射能力再提升 长征…
2021-03-10
三问“天问一号”:落在哪?怎样落?如何探?
历经7个月的全速前进,天问一号探测器已于今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并在近日传回高清火星影像图。下一步,天问一号何时着陆火星?落在哪?怎样落?后续会开展哪些科研探测?记者日前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一探究竟。 落在哪? 在人类对太阳…
2021-02-23
探月工程“三步走”如何制定?独家专访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从月球采集样本返回,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的最后一步。当年探月工程规划是如何制定的?在这之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探月工程规划制定者之一、国家航天局原局长,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
2021-02-09
中国天眼:积小胜为大胜 持续创新保“领跑”
“积小胜为大胜”是“中国天眼”从追赶到领先的真实写照。射电天文学科发展迅速、国际竞争激烈,“中国天眼”要坚持不断地科技创新才能需求保持这种领先的地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位于贵州省平塘…
2021-02-03
中国科大新成果:为解决全球红细胞紧缺难题提供新思路
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程临钊教授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在体外生产红细胞方向取得重要进展,为解决红细胞紧缺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介绍,科研人员首次建立了人外周血来源的红系祖细胞体外大量扩增和高效脱核的培养体系,并利用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