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凤阁信息交流_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附近找人睡觉电话,600快餐2个小时qq

中国敦煌壁画艺术精品赏析

来源:本站

2021-11-19 10:34:29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 林窟共有石窟 552 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中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 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 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 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 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 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著名的敦煌壁画有九色鹿救人、 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第1页-2.JPG

榆林窟-第 25 窟-南壁-乐舞图 

第1页-1.JPG

320 窟南壁双飞天

第2页-4.JPG

莫高窟第 329 窟藻井

第2页-3.JPG

莫高窟第 57 窟-南壁-说法图

第3页-7.JPG

 壁画-莫高窟第 220 窟-南壁-胡旋舞

第3页-6.JPG

 莫 61-西壁-五台山图

第3页-5.JPG

莫高窟第 3 窟北壁 

第4页-9.JPG

榆林 2 窟水月观音-南壁 

第4页-8.JPG

榆林 2 窟水月观音-北壁

第5页-11.JPG

榆林 3 窟西璧北面文殊变

第5页-10.JPG

榆林 3 窟西璧南面普贤变 


石窟绘画特征简介

 敦煌壁画各个窟的时代都是不同的,所以风格也不是很一致。 


整体风格

 较早之十六国和北魏各窟壁画(如 275、254、257 等窟)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的人物 造型,以劲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现方法,以及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 都明显带有域外或新疆的绘画风格。


 西魏时期风格

 (249 窟、285 窟等)在吸收传统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节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画创造中。通常 这个时期的壁画为白粉铺底,以遒劲潇洒的线描和明快的赋色进行绘制。整体上,看来传统 画风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已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周时期风格

 (290、428、299 等窟)通常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连环画,皆以白壁为底,用流畅的线描勾 勒,造型简赅生动,色彩清淡雅丽,虽有的肌肤略作立体晕染,尚存西域绘画遗风,但整体 而言,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是汉族传统绘画面貌了。


 唐代时期风格

 题材非常丰富,大致可归纳为:净土变相,经变故事画,佛、菩萨等像,供养人。净土 变相的构图利用建筑物的透视造成空间深广的印象,复杂丰富的画面仍非常紧凑完整,是绘 画艺术发展中一重要突破,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复制并长期流传。经变故事画以零窟和三三 五窟的图像作为代表,内容丰富而多变,场面和情节被处理得真实有趣?;婊偷窨讨械姆?、 菩萨等像在唐代的佛教美术中是一重要创造,这些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及表情比前代更加 多样化了,出现了多种坐、立、行走、飞翔中的生动姿态,特别是唐代菩萨的形象为古代美 术中理想与现实成功结合的重要范例。唐代供养人壁画精心描绘了上层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一三零窟盛唐时期乐庭瑰和他的妻子王氏的供养像是优秀的代表作,有名的还有《张议潮夫 妇的出行图》。


 绘画风格

 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艺术由最后的高潮走向衰落,但密画和中原新画风的壁画仍保存 至今,北宋洞窟多以前代洞窟改建而成,宋代壁画之下往往覆盖有唐代或北魏壁画,前代洞 窟的门口两侧往往有五代北宋加绘的供养人,供养人往往尺寸极大,如真人甚至超过真人大 小。九八窟的《劳度差斗圣变》,六一窟的大幅五台山图都显现了当时的构图技巧以及山水 人物的绘画水平。 


线条色彩 

线条和色彩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能够以简练的 笔墨,塑造出个性鲜明和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敦煌壁画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并适应创 造新形象的需要而有所发展。壁画的起稿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寥寥数笔土红线,一只撒 野奔驰的野牛脱壁而出;笔力爽快的接线表现了一群猎仔争先恐后奔跑觅食的活泼神态;“篙 山神送柱”一图里的人物和建筑部是不用朽子(木炭条),随手勾描的画稿,显然逸笔草革, 却仍不失为一幅神采生动的白描。在不经意的落笔起稿中,往往另有一种自然流露于笔墨间 的天趣。

敦煌壁画的定形线是比较严谨的,早期的铁线描,秀劲流畅,用于表现潇洒清秀的人物, 如西魏的诸天神灵和飞天,线描与形象的结合,堪称关五无暇。唐代流行兰叶描,中锋探写, 圆润、丰满、汗厚,外柔而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