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凤阁信息交流_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附近找人睡觉电话,600快餐2个小时qq

钟涵讲述《延河边上》

来源:本站

2022-06-15 16:09:19

图片73.png

延河边上(1999年重绘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钟 涵

 

1963年,画下《延河边上》,34岁的中央美院油画研修班毕业生钟涵一举成名。50年过去,84岁的他,第一次回顾性个展在恰好50岁的中国美术馆举办,正厅中央是那张1999年他凭着印象重画的《延河边上》的“复制品”,而此画的一旁同时展出的是消失了许久又重新亮相的钟涵创作于1963年的那幅《延河边上》。

 

谈起《延河边上》,大笑起来总有点羞涩感觉的钟涵,有些“小纠结”,却也永不厌倦。上世纪50年代后期,钟涵接触到延安这个绘画主题。1957年和1962年,他两次去延安参观学习,在参观之余,他还找了很多关于延安的书籍、图画?!?958年底,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我想到关于延安革命队伍中的生活题材,有了一个关于毛主席在河边同人们谈话的构思。”1960年,他加入王式廓主持的第二届油画研究班(油研班);相比同期的马训班,由本土教师王式廓、罗工柳等人领导的油研班更注重将习作转化为创作。1963年,为了毕业创作,钟涵和蔡亮等同学再赴延安?!把影驳娜耍影驳纳胶退?,山坡上的窑洞和一草一木,处处使人怀想起当年的情景。夕阳西下的时候,满川暮色,东边的山上露出一片耀眼的金光。延安的干部和群众常常到河边散步,或者从山上劳动回来,到清凉的河水里洗一洗脚,饮一饮牲口。这景象深深感染了我?!敝雍罄椿匾洹S谑?,他开始探索一个恰当的造型主题,设计了许多情节:毛泽东和小八路在河边偶遇,还有散步、洗衣、饮马……情节复杂,人物繁多,画面纷乱。在延安,他画了6至8个小稿,其中一个自觉还过得去:近景中一群人在河边回过头来望向毛主席和农民缓步走过去的背影。后来他截取中景,选择一片阳光下毛泽东和农民的两个剪影。在空间处理上,他以河水、河滩的曲折线条引导人们的想象,至于人物形象,“没有模特,于是靠一些照片作参考”。

 

回到北京,罗工柳看了小稿,说“这个好,你就画这个”?!傅氖潜秤暗牟萃肌5N牡壤鲜Ω芯趸秤啊安惶鲜省?,钟涵也有过动摇,于是又画了正面的构图?!奥尴壬醇?,说:‘不行不行,如果这样,艺术效果就没有了?!谡飧鲅≡裆?,罗先生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件作品在主题表达和艺术追求上达到了协调,其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抒发个性、以情感人的艺术倾向,使得1963年8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重要报刊广为报道。艾中信也发表文章充分评价其作品在主题的体现和形象塑造中“深入挖掘了毛主席和革命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这一主题思想的最重要之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生活感受当中需要充沛的感情,构思中也需要有感情的再体验,才能够充实、发展和上升。生活是非常复杂的,什么是艺术的素材呢?只有当我们深情地去观察体验的时候,它们才能呈现出美的、动人的光彩来。因为我们热爱革命的延安,黄土高原上那普通的山水对于我们就显得特别可亲,有情方有感受,有感受方有所言,看来这是很确实的道理?!敝雍怠H欢?,随即“文革”来了。据钟涵回忆,当时上海美术出版社要发表这张画,于是要把画框拆了,准备寄去,正赶上社教运动清算,中央美院的红卫兵互斗,把画扔在地上乱踩,“批判”?!白髌繁慌?,人也要吃点苦了?!敝雍屡E?、进干校,又重新工作。然而《延河边上》不知所终。

 

1999年,中国油画学会要举办20世纪中国油画展览,找到钟涵,提出请他重新再画一张。“我已经不记得尺寸有多大,只记得长宽比大概是2比1,印象也不太清楚?!焙罄床胖辣仍餍×诵F窘栌∠蠡旰?,中央美院陈列馆的老同事跑来,告诉他:《延河边上》找到了,在陈列馆的仓库里,用草绳捆着,塞得乱七八糟。如今面对这两张皆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同一张”作品,钟涵言谈中有点纠结,他不能评判,哪一张更好:“1999年这张,技巧有些进步,造型能力也提高了一些,我也在努力保持当年画的感觉和回忆。60年代的原画,技巧差,但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家的执著状态,它一直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