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本站
2024-12-25 15:08:34
“七下八上”是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东北地区等雨季降水的关键时期。 1. **时间范围** - “七下八上”指的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这段时间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达到全年最北位置,夏季风的暖湿气流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频繁交汇,使得这些地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降雨强度增强。 2. **形成原因** - **大气环流因素**: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7 - 8月,副热带高压北抬,其边缘的暖湿气流就像一个巨大的“水汽输送带”。当它与北方冷空气相遇时,冷暖空气相互作用。暖空气较轻,会沿着冷空气的斜坡爬升,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当水汽足够多、上升运动足够强烈时,就会形成降雨。 - **水汽条件**:夏季风把海洋上的大量水汽带到陆地。在“七下八上”期间,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通道都比较畅通,丰富的水汽为降雨提供了物质基础。就好比是有充足的“原材料”来制造降雨。 - **地形影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地形复杂,如太行山等山脉。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阻挡时,会被迫抬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更容易冷却凝结,从而在山脉迎风坡一侧形成较多的降水。这就像是一个“屏障”,促使水汽更容易形成降雨。 3. **对社会的影响** - **洪涝灾害风险**:由于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很容易导致江河湖库水位上涨。如果降雨量超过了当地的排水能力和河道的行洪能力,就会引发洪涝灾害。例如城市内涝,街道变成“河流”,车辆被淹,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农村地区可能会造成农田被淹,农作物受灾,影响农业收成。 - **地质灾害隐患**:在山区,持续的降雨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山体在雨水的浸泡下,岩土体的稳定性变差,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山体就会沿着坡面滑动,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则是在暴雨的激发下,山区沟谷中的松散固体物质和水混合形成的特殊洪流,它们都会对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 **水资源的补充**:适量的降水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的补充非常重要。这段时间的降雨可以增加水库蓄水量,为旱季的用水提供保障,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用水等。 4. **应对措施** - **政府部门层面**:气象部门会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及时发布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水利部门会提前做好水利工程的调度,如水库的预泄洪,腾出库容迎接洪水;加强对堤坝等防洪工程的巡查和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 **公众层面**:公众需要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在暴雨来临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住在山区的居民,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避免在山体附近活动;城市居民要注意防范内涝,在暴雨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要避开积水严重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