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双创中心、科工中心
2024-12-02 10:50:08
李昊林,中共党员,博士,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山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科技管理,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青年人才托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干部,主要从事新型电力系统相关科技研究和电网数字化建设。
有幸出生盛世,但吾辈也应有自己的使命。未来,国家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年轻一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作为一名投身在国家电网公司一线科技工作的青年员工,李昊林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用所学报国!
2018年,李昊林研究生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如愿加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山供电公司,先后在临江220kV变电站和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监控班等一线班组工作。在工作中,他为能点亮家乡的每一盏灯深感骄傲,但也逐渐发现白山多地区地处高寒和跨区域输电线路途经原始森林地区等环境特点,这对保证电力系统稳定供电以及对线路运行维护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迎难而上,李昊林和他的同事们一直致力于用自身的创新“微光”去服务电网工作,力争用小创新来解决实时问题。电力系统开关柜内环境状况对供电可靠性有直接影响,冬季环境复杂设备更易出现故障,设备运维也更加困难。他们基于单片机设计电力系统开关柜用温湿度异常短信报警装置,实现对开关柜内环境的实时远程监测,并在参数出现异常变化时立刻发送位置信息给运维人员,辅助变电站运维快速开展异常治理。变电站内电力设备复杂,不同电压等级设备有着不同的工作安全距离,人员进入安全距离内就易导致触电事故,为保证能对不同安全距离做到准确识别并提醒工作人员勿进入安全距离内,他们通过超声波技术设计无线便携式安全距离测量及报警装置,实现对误入安全距离内的人员进行预警,有效保证电力现场工作安全。为减轻变电站运维人员日常巡视工作量,他们设计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运维人员在室内远程操控即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巡视,该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吉林省电力科学进步奖和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
绳短不能汲深井。李昊林希望能借助数字时代的技术红利来丰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工作之余,他考取长春工业大学博士,将电网一线的实际需求与院校的科研能力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科技创新赋能行业发展。城区供电以地埋电缆为主,市政建设、工地施工会使电缆抢修存在困难,导致地下电缆走向和深度不明等,他基于选择性谐波消除技术的多频点电磁发射机技术研发电力电缆快速巡线与探测成像仪,实现对地埋电缆的准确定位和故障成像;了解到白山地区山地环境配网绝缘水平较低,易导致雷击停电事故,李昊林与同事在山区林地中梳理典型易雷击配电线路,连续48小时在林区蹲守监测数据,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区配电线路雷击监测与治理”装置,并在白山市红土崖芦家沟村台区安装应用,实现对故障杆塔和雷击中的杆塔准确定位,有效缩短山区线路因雷击造成的停电时间。
为将人工智能和5G技术应用到电力行业,李昊林主持开发智能营业厅行为监测分析平台,实现营业厅内人员行为识别、人流量统计和智能引导,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业务办理高峰时段合理安排人员值班,构建数字化电网班组。
转眼间,李昊林已经在电网公司工作6年,发表EI以上等级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知识产权10余项,主持参与省发改委、国网吉林电力有限公司等科技项目7项,累计为公司节约各类成本200余万元。守少则固,力专则强。李昊林一直在努力践行一位国网人的使命担当,努力在成为一名更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来源:双创中心、科工中心
初审:闫亚琦
复审:冯 颖
终审:汪玉波